当物理的严谨推演遇上化学的数形结合,再碰撞生物的能量密码,一场理科盛宴就此展开。德雅高级中学高效课堂展示活动持续进行中。
学科亮点采撷
物理组
《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》——冯晓飞
冯老师以5分钟的平抛运动知识点回顾开场,这一巧妙设计既帮助学生唤醒已有认知,又自然流畅地衔接到新课内容。在教学方法上,他采用“加速 + 偏转 + 加速偏转”的三模块递进式教学,成功破解了带电粒子运动这一综合专题的教学难点。课堂上,冯老师积极运用学生展示和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,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,有效提升了课堂参与度,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吸收。
化学组
《基于数形结合的晶胞复习》——侯超
侯老师紧紧围绕“数形结合”理念,以晶胞模型为教学载体。他先通过展示典型晶胞模型结构,引导学生直观理解原子分数坐标的含义;接着结合坐标系建立与数学公式推导,巧妙突破距离求解这一难点;同时,精心设置分层任务,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,并实时进行反馈评价,实现了知识的高效内化与学生能力的显著提升。
生物组
《光合作用的原理》——郑程程
郑老师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切入,逐步深入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。她通过介绍萨克斯、恩格尔曼、鲁宾和卡门等科学家的经典实验,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,置身于科学探索的历史长河之中。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,更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精神。此外,郑老师还将光合作用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,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物学知识的实用性。在课堂上,她通过问题驱动、多媒体辅助、模型构建等多种教学方式,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教研解秘提效
冯老师在《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》一课中,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“知识衔接 - 模型构建 - 能力进阶”的递进式教学逻辑,以及“温故知新”和“循序渐进”的教学理念,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。整个教学过程展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准结构化处理能力,以及对学生学习规律的准确把握,堪称教学典范。
侯老师紧扣“数形结合”主题,以晶胞为核心展开教学。他通过动态模型拆解与坐标系构建,将抽象的原子分数坐标与距离计算变得直观易懂。课堂上的分层任务设计合理,从基础坐标确定到复杂距离推导,逐步引导学生提升思维深度。师生互动频繁,教师实时反馈精准到位,高效达成了复习目标。
郑老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精妙绝伦,教学方法多样且富有成效,课堂互动积极活跃,充分彰显了高效课堂的显著特点。教师专业素养深厚,对教学内容把握精准到位,能够将复杂的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清楚。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扎实的知识,还培养了多种能力,如思维能力、合作能力、科学探究能力等,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。
探微观以明大道,铸匠心而育英才。物化生作为三大理科支柱学科,对于培养大国工匠、理工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三位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,向我们展示了科学之美,美在具象。当同学们从具体案例中提炼出普适规律时,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,更是探索未知的勇气和改变世界的能力!
供稿:攸上、侯超、郑程程
统稿:仲红芝
审核:贾永晓
编辑:张涵池
核发:王贵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