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级新同学的高中学习生活已过去两月有余,同学们已经体会到初高中物理从题型、难度和容量上,有着巨大的差异,学起来感到比较吃力。为了帮助高一新生尽快了解高中学习特点,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,提高学习效率,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,我校特邀历城区教研员刘世国老师于12月1日下午在报告厅开展了物理学法指导专题讲座。
刘世国老师首先解答了“物理是什么”、“物理为什么这么难?”
1. 物理是什么——探世界之秘,析万物之理
(1)物理剖析物体的根本规律;
(2)物理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性质;
(3)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。
2.物理为什么这么难?
(1)深刻性:物理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,从本质能看未来;
(2)综合性:物理结合了自然哲学及数学原理;
(3)应用性:物理是产业革命的助推器,没有物理就没有现代文明;
(4)普适性:物理涉及了自然物理、科技物理以及人文物理。
刘世国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高考选科及大学就业中物理的地位:物化组合在大学专业对标选科中占比高达59.78%,让学生们认识到了学物理的重要性,不管基础如何,为了当今的科技发展,为了未来的就业都必须认真学习物理。
既然物理这么难,又这么重要,那怎么学呢?刘世国老师从初高中物理衔接的角度进行了讲解。
1. 必备知识(核心价值、学科素养 、关键能力):
从物理的基础概念入手。以运动学为例:初中运动学涉及的物理量有v(速度)、s(路程)、t(时间)等,而高中将这些物理量细分为平均速度、瞬时速度;位移、路程;时间和时刻。这些基础知识要注意区分和理解,不可再与初中知识混淆。
2. 关键能力:理解能力、推理论证能力、模型建构能力和创新能力。
刘世国老师说道,初中的物理学习像是“吃流席”,学生拿着已知的结论进行解题即可,无需探究结论如何得来,原理为何。而高中的物理学习像是“吃自助餐”,需要学生们自行从实验中探究真理,从推理中总结规律,要会从原理出发,拓展创新,举一反三。老师用形象的比喻总结了初高中学习的主要方向。
3. 核心素养:物理观念、科学思维、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。
4. 学习策略:我们要学会从感性思维转到理性思维,从线性思维转到发散思维。学好物理需要深刻而独立的思考,不能仅仅满足于“听明白”,更要“想明白”、“写明白”、“探明白”。刘老师以伽利略对落体的研究与学生们进行了展开说明。
刘世国老师还介绍了高一物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:力学部分是高中物理乃至整个物理学最底层的逻辑基础,是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方法论。而高中物理的学习内容从逻辑上是概念到规律到应用的顺序关系,如必修一,从大结构上,运动、力是基本概念,运动和力的关系是规律,超重失重及其他情景模型是应用。从每一部分的小结构上,亦是如此,如运动学部分,时间、位移、速度、加速度的概念,紧接着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习,即概念之间的关系,自由落体和其他运动模型是应用。紧接着刘老师带同学们了解了高一物理概念学习、物理规律学习和物理应用学习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。
最后刘世国老师从考试解题规范上,给学生们介绍了规范要求,刘老师既展示了典型范例,也展示了经典反例,使大家意识到了解题若是不规范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。正所谓,场上五分钟,场下三年功。由此可得,高一整顿作业习惯的确非常必要。
供稿:邓文琴
编辑:张涵池 桑玉
初审:朱国财
复审:金留海
终审:王贵臣
刘世国老师的讲座十分精彩,鼓舞人心,如同前方的灯塔,为有些许迷茫的同学们照亮前方的道路。
通过本次大讲堂,我们对高中物理有了更清晰的认知,在物理学习上有了更好的方法,对物理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,同学们将带着刘老师分享的这些“干货”,在今后学习的道路上,披荆斩棘,勇往直前!
邓文琴 - 供稿